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8-269 .
注释
万里黔(qián)中¹一漏天²,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³重阳天也霁(jì)⁴,催醉,鬼门关⁵外蜀江前。
¹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²漏天:指阴雨连绵。³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⁴霁:雨雪之止也。⁵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莫笑老翁(wēng)¹犹气岸²,君看,几莫黄菊上华颠(diān)³?戏马台⁴南追两谢⁵,驰射,风流犹拍古莫肩。
¹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²气岸:气度傲岸。³华颠:白头。⁴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⁵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8-269 .
译文注释
万里黔(qián)中¹一漏天²,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³重阳天也霁(jì)⁴,催醉,鬼门关⁵外蜀江前。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¹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²漏天:指阴雨连绵。³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⁴霁:雨雪之止也。⁵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莫笑老翁(wēng)¹犹气岸²,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diān)³?戏马台⁴南追两谢⁵,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¹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²气岸:气度傲岸。³华颠:白头。⁴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⁵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8-269 .
赏析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qīng yù wǎn):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雪柳:原意为一种植物,此处指古代妇女于元宵节插戴的饰物。
黄金缕:头饰上的金丝绦。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暗淡;零落。
赏析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陆游〔宋代〕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 一作:梅花)
译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 一作:梅花)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
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
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注释
闻道¹梅花坼(chè)晓风²,雪堆³遍满四山中。
¹闻道:听说。²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³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¹可化身千亿²,一树梅前³一放翁。(梅前 一作:梅花)
¹何方:有什么办法。²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³梅前:一作“梅花”。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
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
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译文注释
闻道¹梅花坼(chè)晓风²,雪堆³遍满四山中。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
¹闻道:听说。²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³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¹可化身千亿²,一树梅前³一放翁。(梅前 一作:梅花)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¹何方:有什么办法。²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³梅前:一作“梅花”。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
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
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赏析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蝶恋花·衰草残阳三万顷
辛弃疾〔宋代〕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瑞龙吟·大石春景
周邦彦〔宋代〕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译文
注释
章台路。还见褪(tuì)粉梅梢,试花桃树。愔(yīn)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试花:形容刚开花。愔愔:幽静的样子。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黯凝伫(zhù)。因念个人痴小,乍(zhà)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乍窥门户: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jiān)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xù)。
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此处词人以刘郎自比。旧家秋娘:这里泛指歌伎舞女。《燕台》句: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露饮: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风禅露饮”,此借用字面,指露天而饮,极言其欢纵。东城闲步:用杜牧与旧爱张好好事。事与孤鸿去:官柳低金缕:柳丝低拂之意。官柳,指官府在官道上所植杨柳。金缕,喻指柳条。
译文注释
章台路。还见褪(tuì)粉梅梢,试花桃树。愔(yīn)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繁华的长街上,还能见到将谢的梅花挂在枝头,含苞欲放的桃花已长满一树。街巷里青楼寂无人声,只有那忙着修巢的燕子,又重新回到去年的旧处。
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试花:形容刚开花。愔愔:幽静的样子。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黯凝伫(zhù)。因念个人痴小,乍(zhà)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我沮丧地凝神伫立,寻思那位玲珑娇小的旧情人。那日清晨初见时,她恰好倚门观望。她前额头上抹着淡淡的宫黄,扬起彩袖来遮挡晨风,嘴里发出银铃般的笑语。
乍窥门户: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jiān)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xù)。
如今我故地重游,访问她原来的邻里和同时歌舞的姐妹,只有从前的秋娘,她的声价依然如故。我如今再吟词作赋,还清楚地记得她对我的爱慕。可惜伊人不见,还有谁伴我在花园纵情畅饮,到城东漫步?欢情旧事都已随着天边飞逝的孤雁远去。满怀兴致回来有意探春,却尽是离情别绪、感人伤怀。官道旁的柳树低垂着金黄色的枝条,仿佛在为我叹惜。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秋雨绵绵,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落满了池塘。那令人伤怀断肠的院落啊,风吹柳絮,满院狼藉,那门帘上也落满了随风飘飞的柳絮。
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此处词人以刘郎自比。旧家秋娘:这里泛指歌伎舞女。《燕台》句: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露饮: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风禅露饮”,此借用字面,指露天而饮,极言其欢纵。东城闲步:用杜牧与旧爱张好好事。事与孤鸿去:官柳低金缕:柳丝低拂之意。官柳,指官府在官道上所植杨柳。金缕,喻指柳条。
赏析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章台为旧时长安宫殿名,汉时有章台街,唐人则以“章台柳”比拟歌妓。“章台路”三字,点明地在繁华都市歌伎所居之处。“褪粉梅梢”,“试花桃树”,点明时令,兼写风景。梅花花期早于桃花,梅花谢了,桃花始开。梅花之艳,不及桃花,故着一“粉”字。“褪粉”、“试花”,用语雅致。“褪粉”,状其不舍。“试花”,状其羞怯。明人田艺蘅《香字诗谈》云:“花始开曰试花”。“试花”的“试”字,妙不可言:一朵小花新开枝头,羞涩而又殷切,仿佛是在试探。清真词里常用这个字,譬如“旧日潘郎,亲试春艳”。“试”字,仿佛是清真词的专利。“还见”二字,不可轻轻忽过。透露的信息乃是旧地重游。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愔愔”,是幽深之貌。“坊陌”,即是“坊曲”,唐代制度,妓女所居之地,称“坊曲”。“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写景兼明时令。“定巢”,是选定位置筑巢。燕子恋旧,习惯在老地方筑巢。燕子尚知归来旧处,人当如何呢?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换片处,笔锋陡转,果然是触景生情了。“黯凝伫”,是一下子呆住了,黯然神伤,脑子里一片空白。“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是回过神来,痛定思痛后的感觉。面对此情此景,想起来的是一个痴心多情的小女子。“乍窥门户”,是因羞怯而有好奇心,扒着门缝看人。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乍窥门户”,还是从门缝里看。写到下三句,视线一下子就打开了,眼前是一片欢声笑语。“侵晨”,即是拂晓。“宫黄”,就是古代女子涂抹在额上的颜料。“浅约宫黄”,说的是化淡妆。黎明时分,爱美的女孩子们便早早起来了,她们一个个窗前描眉画妆,不时举起衣袖遮挡晨风,她们的笑声飘荡在春日的晨光里。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前度刘郎”,是用典。刘晨、阮肇曾入天台山,邂逅仙女。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咏玄都观桃花诗,有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太和二年又有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周邦彦此处用“前度刘郎”语典,用意正在“重到”时物是人非。“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四句须一气连读。故地重游,左邻右舍都问遍了,当年擅长歌舞的青楼姐妹,只有秋娘还是一棵常青树,为人追捧。“秋娘”,代指歌伎,尤指色艺双绝者。唐代歌伎,多名“秋娘”,如杜秋娘。“前度”、“旧家”,透露出怀旧的气息。“声价如故”的“秋娘”,不是别人,正是我所思念的“乍窥门户”的“痴小”“个人”阿。声价虽则如故,奈何人去楼空。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有《赠柳枝》诗:“长吟远下燕台句,惟有花香燃未消。”李商隐在这首诗的诗序里交待:柳枝是洛中歌伎,因听见李商隐的亲戚李让山吟咏李商隐的《燕台诗》,而对李商隐产生爱慕之心。但是后来有情人未成眷属。“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用的便是这个典故。“吟笺”、“赋笔”同义,都指诗文。这里是说自己还记得写给她的那些诗句。“东城闲步”用杜牧与张好好的典故:杜牧写有《张好好诗》,序里交待了自己和张好好的交往过程,张好好后来为人娶走,两人在洛阳东城相遇,感叹万千。“名园露饮”,是说所思念的女子嫁入豪门,自己忧思难忘,常在园中徘徊,直至夜深,露水沾湿了头发和衣裳。“知谁伴”,是反诘语气,意在说无人相伴。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
往事仿佛随着孤单的大雁飞走了。可是故地重游,睹物伤怀,勾起的都是离愁别绪。往事毕竟不能如烟。官道边柳丝随风低舞,牵动的都是不能忘却的过去与哀愁阿。“探春”之“探”字好,是不忍触及而终究还是要触及。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故地重游,久久徘徊,直到傍晚才纵马归去。黄昏的时候,有纤纤细雨飞过池塘。回首令人断肠的旧时庭院,唯见一帘风絮。
读圆觉经
辛弃疾〔宋代〕
二十五轮清净观,上中下期春夏斋。本来欲造空虚地,那得许多缠绕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