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任黄门诗二首 其一
吴均 〔南北朝〕
相如体英彦,左右生容晖。已纡汉帝组,复解梁王衣。
经过云母扇,出入千门扉。连洲茂芳杜,长山郁翠微。
欲言终未敢,徒然独依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济曲阿后湖诗
刘骏〔南北朝〕
宵登毗陵路,旦过云阳郛。平湖旷津济,菰渚迭明芜。和风翼归采,夕氛晦山嵎。惊澜翻鱼藻,赪霞照桑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捣衣诗
王僧孺〔南北朝〕
足伤金管遽,多怆缇光促。露团池上紫,风飘庭里绿。下机骛西眺,鸣砧遽东旭。芳汗似兰汤,雕金辟龙烛。散度广陵音,掺写渔阳曲。别鹤悲不已,离鸾断还续。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
颜延之〔南北朝〕
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独静阙偶坐,临堂对星分。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夜蝉堂夏急,阴虫先秋闻。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屏居恻物变,慕类抱情殷。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怀旧诗 伤庾杲之
沈约〔南北朝〕
右率馥时誉。秀出冠朋僚。耸兹千仞气。振此百寻条。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飚。楸槚今已合。容范尚昭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陇头歌辞三首
佚名〔南北朝〕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译文
注释
陇(lǒng)头流水,流离山下。
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念吾一身,飘然旷(kuàng)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hóu)。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陇头流水,鸣声呜(wū)咽(yè)。
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
译文注释
陇(lǒng)头流水,流离山下。
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
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念吾一身,飘然旷(kuàng)野。
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
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hóu)。
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陇头流水,鸣声呜(wū)咽(yè)。
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
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
赏析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第一、三两首均以“陇头流水”起兴,与下文内容的联系是在陇头之水“流离”而下——无定所、不由自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