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俞清老并简康远禅师 其一
邹浩 〔南北朝〕
腰钱骑鹤上扬州,妄想空来事事休。惟有三竿风月在,待君同理钓鱼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李致美之任云中
王寂〔南北朝〕
宸衷简在付陪京,摩拊疲氓藉老成。金阙共瞻卿月出,野人相庆福星明。先声雷殷妫州路,和气春回魏帝城。想见郊迎笳鼓竞,吏民惊叹綵衣荣。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石塘濑听猿
沈约〔南北朝〕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南北朝〕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译文
注释
居人行转轼(shì),客子暂维舟。
胡兴安:诗人的朋友。居人:“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留居的人,指胡兴安。行:将。转轼:回车。轼:车前横木。这里指代车子。客子:“客子”指将要乘舟离去的过客。诗人自指。维舟:系船。维,系。
念此一筵(yán)笑,分为两地愁。
筵:坐具,也指座位。一筵:指相聚在一起。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清淮流:清清的淮河流水。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方:将要的意思,与第一联的“行”同意,这是为了避免重复。故园:指故乡。以上两句是说,自已将带着离别友人的遗恨,独自回到故乡去消磨日月。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第459页
2、 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第458页
译文注释
居人行转轼(shì),客子暂维舟。
送行人掉转车头回去,客人暂系的船缆正要解开。
胡兴安:诗人的朋友。居人:“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留居的人,指胡兴安。行:将。转轼:回车。轼:车前横木。这里指代车子。客子:“客子”指将要乘舟离去的过客。诗人自指。维舟:系船。维,系。
念此一筵(yán)笑,分为两地愁。
想起酒宴上大家强为欢笑,即将化作两地的愁怀。
筵:坐具,也指座位。一筵:指相聚在一起。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露珠溅湿了寒塘杂草,明月随着淮河的水奔流。
清淮流:清清的淮河流水。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才抱着别离的新恨,独守着故园度过新秋。
方:将要的意思,与第一联的“行”同意,这是为了避免重复。故园:指故乡。以上两句是说,自已将带着离别友人的遗恨,独自回到故乡去消磨日月。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第459页
2、 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第458页
赏析
诗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送行者,即胡兴安;一句写“客子”——行者,即诗人自己。轼,车前横木,代指车;行转轼,将要回车。维舟,系上船。“居人”将“客子”送到江边,客子登舟,船虽然还系在岸边,但马上就要起航了;“居人”的车夫自然也要作回车的准备,“别”已在眼前了!这两句十个字,简捷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节,极其难以言传的深情。陈祚明说:“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确非虚语。别时如此,别后会怎样呢?三四两句即沿着这一思路,回答这一问题。不过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转,从时间上说是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说则仍是席中的欢声笑语。但这只是一种陪衬,意在反跌出下一句。因为“一筵”之后,就将分为“两地”,所以“笑”只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是彼此的真情。诗至此,已是一首颇有余味的小诗了。“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韦应物《答王卿送别》)。其情境、格调,和这首诗的前四句很相似。但是,何逊没有就此搁笔,第一,诗题中的“夜”字还没有点出;第二,前面说了“两地愁”,对方的愁情如何,虽不便代言,但自己的愁,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还有让朋友了解的必要。这样,诗人又写了四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这二句点出了“夜别”,还照应了“维舟”二字,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与前四句结合起来,便不难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怀,失落的迷惘惆怅,自在不言之中,真是“情词宛转,浅语俱深”,无怪它早已被人列为何诗的佳句了。最后二句是悬想自己回家后的感情:“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离恨犹在,故园独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难遣,则友情之可贵,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须明说的了。
此诗的一二句是两面分写,三四句将两面合写,五至八句尽吐己之羁愁离恨,前两层皆为此蓄势,其重点在第三层,抒发对送者的日后思念之情。这种人已分、思不断、愁更深的深情绵邈的诗句,那友人读之,其情如何?这更是诗的余情、余韵了。“何之难摹,难其韵也”(陆时雍《诗镜总论》)!正道出了何诗的又一个特色。
寄王琳
庾信〔南北朝〕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译文
注释
玉关道路远,金陵(líng)信使疏(shū)。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君:指王琳。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参考资料:
1、 魏建 米寿顺主编.《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 中国文学(第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47页
2、 许逸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5页
译文注释
玉关道路远,金陵(líng)信使疏(shū)。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君:指王琳。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参考资料:
1、 魏建 米寿顺主编.《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 中国文学(第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47页
2、 许逸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5页
赏析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