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农家叹

陆游 〔宋代〕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所有的山坡都种上了麦子,所有的水田都种上了水稻。
牛的颈部被磨破成疮,露出骨头,仍大声呵斥它连夜耕地。
用尽全力耕田种地,只想要过上安稳快乐的日子。
门前是谁在急促的敲门呀?是县吏一声声催促着把租税交。
我被抓进那县府衙门,倍受刑杖拷打之苦。
普天之下有谁不惧怕死亡呢?心中估量我怕是性命难保。
放还家中想向家人详细说出,又怕伤害父母之情。
唉!如果老人们能吃饱,妻子儿女的生命也只好视作鸿毛。

注释

注释
秔(jīng):同“粳(jīng)”,稻谷的一种,种于水田。
牛领:牛的颈部。疮(chuāng):伤口。
叱(chì)叱:大声呵斥耕牛声。
事:从事。本业:指农业。
剥(bō)啄(zhuó):敲门声。
县庭:县衙门大院。
穷:尽。这里指倍受……之苦。笞(chī)搒(péng):用刑杖拷打。
惮(dàn):惧怕。
自计:自忖,自己估量。
具说:全部详细说出。
倘(tǎng):如果。

赏析

  本诗以白描手法,站在一位农民的角度,反映他如何日夜劳动,向往过共平日子,但又受到官府滥征暴敛,以致无以维生的血泪遭遇。本诗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出农民辛勤劳作、心盼安慰的生活要求。农民只能之山吃山、之水吃水,因地制宜地耕种庄稼。犁牛颈背被日夜轭住,以致磨烂成疮,露出骨头。马、牛等家畜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农家视为至宝而百般爱护,何以伤害至此,联系“妻子鸿毛轻”句可知,父子、夫妇尚且不能相保,更何况是牲畜于此可见生存之艰难。前四句从空间(“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时间(“叱叱犹夜耕”)两个角度说明之耕地为生的农民的生存之艰难。“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共平”,这两句说出农民的心愿。这里的“共平”,显然不是古代“三世”中的“共平民世”,当取其平安、安稳之意。古代社会里,口腹之需有时尚难以满足,更何敢奢望共平民世。

  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出农民在县衙遭受严刑拷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爱民如子”的道德伦理荡然无存。作者陆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他对农民的艰辛不可能有深入的体会与认识,但是如果能睁开眼睛看现实,看着农民被捆绑着投进官衙、听着他们夜半三更传来的哀求哭嚎声,也就能冲破阶级局限,发出内心的声音。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出农民心中的巨大悲愤与对现实的无奈。

  作该诗时,作者陆游已经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七十一岁老人,儒家“为生民立命”的民间情怀和诗人“不平则鸣”的使命感,使其突破阶级局限,记录了“农家之口义”,也是对现实政治无奈的“一声叹息”。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施 其二

柳永〔宋代〕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宋代〕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

杨万里〔宋代〕

溧县初栖凤,金陵复木牛。重来喜城郭,一夕閟山丘。终始非无数,东西岂自由。铭旌二千里,处处哭归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苏轼〔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