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李白 〔唐代〕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注释
名花¹倾国²两相欢,长得³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¹名花:牡丹花。²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³得:使。
解释¹春风²无限恨,沉香³亭北倚阑干。
¹解释:消除。²春风:指唐玄宗。³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译文注释
名花¹倾国²两相欢,长得³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¹名花:牡丹花。²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³得:使。
解释¹春风²无限恨,沉香³亭北倚阑干。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¹解释:消除。²春风:指唐玄宗。³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赏析
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得:使。
解释:消除。
春风:指唐玄宗。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
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古意六首
王绩〔唐代〕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有用虽自伤,无心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第一首,王绩选择宝琴以自喻,“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都是自己才华的象征。而且宝琴又先后奏了《广陵散》和《楚明光》这样高雅的曲子,但曲高和寡,无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来欣赏,寄寓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二首王绩以翠竹自比,写了他所处的艰难的环境“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食”,不仅如此,还有性命之忧,“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翠竹虽然有用,但却终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之草,得以繁茂生长。他上一首表现了出仕的愿望后,在这一首又马上表现出了消极的畏祸心理,又趋向于隐。这种心理状态又持续到下一首。
第三首写宝龟处身不慎,因此落入罗网,惨遭杀身之祸。王绩想到了出仕后政治生涯的风波无常,继上一首表现出了畏惧和隐逸避祸的心理。
在第二首和第三首王绩意欲归隐后,王绩第四首又写了松树,尽管生得其地,免遭砍伐,但却是自生自灭。“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表现了王绩想到归隐虽可自保,但却不甘心无为无用的心理。出仕的欲望又有所抬头,接着又写了第五首。
第五首虽然写了“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流露了王绩知足求全的心理,似乎道家的隐逸思想又占了上风,但最后一句“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却又明显地表现出他渴望出仕的心理。
可将第六首视为前五首的总结和终结,它是王绩苦苦思索和挣扎后得出的一个结果。前几句写凤凰高翥远翔,表明了王绩决心归隐。但最后四句又写在“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的时候,他自会重返朝阁,经世济用的。
《古意六首》风格朴质无华,完整地体现了王绩关于仕与隐的心理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从怀才不遇到归隐避祸,从不甘无用到意欲出仕,从决心归隐到期盼清明盛世重返朝阁的心理过程。
送刘十(一作刘十一)
李颀〔唐代〕
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房中唯有老氏经,枥上空馀少游马。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西林独鹤引闲步,南涧飞泉清角巾。前年上书不得意,归卧东窗兀然醉。诸兄相继掌青史,第五之名齐骠骑。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刘禹锡〔唐代〕
旌节下朝台,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驿树凤栖来。旧路芳尘在,新恩馹骑催。里闾风偃草,鼓舞抃成雷。吏散山禽啭,庭香夏蕊开。郡斋堪四望,壁记有三台。人讶征黄晚,文非吊屈哀。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加阶
薛能〔唐代〕
二年中散似稽康,此日无功换宠光。唯有一般酬圣主,胜于东晋是文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