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唐代〕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译文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注释
客行新安¹道,喧呼闻点兵。
¹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¹无丁?”
¹更:岂。
“府帖(tiě)昨夜下,次¹选中男²行。”
¹次:依次。²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líng)俜(pīng)¹。
¹伶俜:形容孤独。
白水选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¹,日夕望其平。
¹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lěi),练卒依旧京¹。
¹旧京:指东都洛阳。
掘壕(háo)不到水¹,牧马役亦轻。
¹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¹如父兄²。”
¹仆射:指郭子仪。²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译文注释
客行新安¹道,喧呼闻点兵。
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¹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¹无丁?”
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¹更:岂。
“府帖(tiě)昨夜下,次¹选中男²行。”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¹次:依次。²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líng)俜(pīng)¹。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¹伶俜:形容孤独。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军取相州¹,日夕望其平。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¹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就粮近故垒(lěi),练卒依旧京¹。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¹旧京:指东都洛阳。
掘壕(háo)不到水¹,牧马役亦轻。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¹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勿泣血,仆射¹如父兄²。”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¹仆射:指郭子仪。²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赏析
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先列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强调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讽喻组诗《秦中吟》,强调其社会价值:接近《诗经》之“正声”。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
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写诗乃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他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既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