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熙轩为伯振教授赋
王翰 〔唐代〕
逸客林居更辟轩,开轩时复看云眠。偶来碧涧携明月,闲弄枯桐作响泉。
松火夜窗摇绛影,木香晨榻散青烟。客来相对无尘抱,共说南华第二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远曲
张籍〔唐代〕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临歧徘徊,执手相送,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要在这同一基调上奏出不落窠臼、自成体格的送别曲,确非易事,张籍《送远曲》就是个中唐佳品。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戏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相传即是项羽掠马台。南朝刘裕曾在此大宴群僚,饮酒赋诗,由是著名,遂成胜迹。起首点明事由、地点:戏马台南,送别友人。看似语意平平,内中却含深意。“戏马台”三字并非信手拈来、率尔下笔。遥想当年,霸王灭秦,叱咤风云;刘裕伐胡,气吞山河。而今旧迹依然、昔人何在?站在历史悠远的名胜古迹旁,顿感宇宙之永恒、人生之短暂。而匆匆人生,聚少离多,愈加难以为情。送别惆怅,古迹旁送别更为惆怅,诗歌借名胜给送别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行人既醉,则设宴送别的主人自然不会清醒。诗人对面落笔,暗点其人醉倒,下语含蓄。下句述敬酒僮仆,则攒足上句,写出醉态可掬。主仆之间,等级森严。主仆不可能平等同桌,主人更不可能向僮仆劝酒。而今居然事出反常,可见主人醉意醺然。然而醉酒只是表面现象,求醉的目的在于离愁浓郁,无以排遣,这才不择对象,以醉自遁。诗人以反常举止,写出正常心绪,角度新颖,写形得神。与王维之“孤客亲僮仆”(《宿郑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半部分赋事已尽,后半部分转入抒情。“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行人去去渐远,主人目送不已。由眼前别离预想别后行程,选材自出新意。诗人慨叹友人只身飘零、行踪难止,无复室家温馨,只有羁旅困顿,以室家反衬行役,其苦愈明。下一“复”字,由“覆盖”之意,强调空间狭隘见出心情压抑,又符合青天长路、交于一点的眼前实景,造语精致却又浑成。篇末结句,更加出人意外。“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题名,唐人习俗,行旅之中,每有所感,无论野寺村店、断壁颓垣,即时赋诗题名。一般送别诗,经常以景作结,止于伫立凝目,远送行人。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张籍突破藩篱,不仅写出别离当时,更悬设别离之后,寻踪追忆。从眼前到未来,精心延展了时间长度,否定了“人间别久不成悲”,以突出友情之真挚深沉,此其一也。行人上路,远游无家,固是一悲,张籍他日追寻题名,则本身也难免远游,更是一悲。诗人两面落笔,绾合人我,将送人之悲融入自行之悲,离愁别恨,顿时倍加浓郁,此其二也。全诗力避俗套,自造新意,足见其思深语精。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从前送远诗,此意未曾写到。”此评点出了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海珠寺
李贞〔唐代〕
疏钟度水江云晓,几度溪桥飞白鸟。玻璃千顷浸重城,一点孤峰望中小。竹梧绕寺青苍苍,老僧长啸开松房。莲花灯下传清梵,十里江流闻妙香。蜃楼幻出横烟渚,长日依微飞绿雨。宝地西风下雁王,香台噀雾来龙女。五月江头藕放花,夹溪扶荔蒸红霞。越女相携采莲去,木兰双桨载琵琶。金塘日晚芙蓉醉,箫鼓声沈岛烟翠。此时海上一珠悬,流光照见群山睡。公子王孙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虢州西楼
岑参〔唐代〕
错料一生事,蹉跎今白头。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愁来无去处,只上郡西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紫溪翁歌
陆龟蒙〔唐代〕
一丘之木,其栖深也屋,吾容不辱;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一窦之泉,其音清也弦,吾方在悬。得乎人,得乎天,吾不知所以然而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登楼有题
韩偓〔唐代〕
暑气檐前过,蝉声树杪交。待潮生浦口,看雨过山坳。才见兰舟动,仍闻桂楫敲。窣云朱槛好,终睹凤来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