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清源秋日漫兴五首 其五
王翰 〔唐代〕
白鸟飞飞绿柳长,雨收秋水满横塘。败荷折柄馀残翠,老藕着花留晚香。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二
王翰〔唐代〕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译文
注释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阑:尽。
夜听胡笳(jiā)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意气:情意。一作“气尽”。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6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译文注释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阑:尽。
夜听胡笳(jiā)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意气:情意。一作“气尽”。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6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赏析
这首一首边塞诗,写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秋宿临江驿
杜荀鹤〔唐代〕
南来北去二三年,年去年来两鬓斑。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渔舟火影寒归浦,驿路铃声夜过山。身事未成归未得,听猿鞭马入长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新桃行
张籍〔唐代〕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