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日
李贞 〔唐代〕
辛苦遭逢廿载兵,双眸凝泪望神京。明朝又是清明节,麦饭谁供十五陵。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李颀〔唐代〕
石季龙,僭天禄。擅雄豪,美人姓郑名樱桃。樱桃美颜香且泽,娥娥侍寝专宫掖。后庭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官军女骑一千匹,繁花照耀漳河春。织成花映红纶巾,红旗掣曳卤簿新。鸣鼙走马接飞鸟,铜驮琴瑟随去尘。凤阳重门如意馆,百尺金梯倚银汉。自言富贵不可量,女为公主男为王。赤花双簟珊瑚床,盘龙斗帐琥珀光。淫昏伪位神所恶,灭石者陵终不误。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皮日休〔唐代〕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译文
注释
未游沧(cāng)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沧海:指大海。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莫道:休说,不要说。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横行:横着行走。喻肆行无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0-672
译文注释
未游沧(cāng)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沧海:指大海。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莫道:休说,不要说。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横行:横着行走。喻肆行无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0-672
赏析
螃蟹,一般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这首诗中所吟咏的螃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此诗赋以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按照这种说法,在这首诗中,诗人热情地赞扬了螃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壮举,寄托了他对无私无畏、敢于“横行”、冲撞人间“龙庭”的反抗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大声呼唤。尤其是三四两句,说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怕海龙王的强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的颂扬之情。但也有人认为此诗对螃蟹形象的刻画,是塑造了一个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讽刺了社会上一些横行霸道之人。所谓诗无达诂,两种理解都不无道理。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技巧上很有值得称道之处。首先,是多侧面的形象描写。首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是通过诗人久闻螃蟹大名,从远处来极写蟹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一个“早”字,既显示了螃蟹所负盛名时间之久,又表现了诗人对螃蟹品格爱慕之日深。次句“有骨还从肉上生”,重在描写螃蟹的外形。“有骨”,有甲壳,是螃蟹与无骨软体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手段。“有骨”二字暗寓了诗人对螃蟹身有傲骨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是从心灵世界的角度为螃蟹敷彩。传说天帝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海龙王是水族的主宰,雷电是天帝怒气的产物。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惧龙王的强权,即使在龙王的龙庭中,它也敢于“横行”。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镂刻,从而使螃蟹不畏强权的叛逆性格具有了立体感。
其次,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也是此诗的显著艺术特色。封建秩序不容许叛逆思想的公开表达,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要求作者的思想倾向要尽力融入艺术形象中,这些都是诗人以“横行”之蟹的形象寄寓反抗意识的原因。诗中,诗人颂扬螃蟹的叛逆性格,并未流于直露,而是从“名”“骨”“心”“横行”等侧面逐层对蟹的形象赋之于人的品格、加以刻画、让读者从蟹那具有立体感的形象中自行品味蕴含其中的主旨思想。
此诗语言形象、幽默、传神,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著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
池上作(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地也)
白居易〔唐代〕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沈沈。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