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绝句八首 其四
陆游 〔〕
故园蛱蝶最多种,百草长时花乱开。穷巷春风元不到,一双谁遣过墙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行行游且猎篇
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译文
注释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qiáo)。
《行行且游猎篇》,是乐府“征戌”十五曲中的“校猎曲”,一般写帝王游猎的事情。这里借以赞扬边城儿的矫健。生年:平生。但:只,仅。夸:夸耀。轻趫:轻捷。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jīn)骄。
白草:牛马喜欢吃的一种牧草,熟时呈白色。蹑影:追踪日影。这里形容快速。矜骄:骄傲。这里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金鞭拂雪挥鸣鞘(shāo),半酣(hān)呼鹰出远郊。
鞘:鞭鞘。半酣:半醉的意思。呼鹰:用驯服了的鹰猎取野物,意指打猎。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cāng)迸落连飞髇(xiāo)。
弯弓满月:把弓拉开像圆月的形状。鸧:鸧鸹,即灰鹤。髇:骨制的响箭,即鸣镝。这句形容箭术高超,一箭射落双鸟。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海,瀚海,即沙漠。辟易,倒退,这里指观者惊奇,不由自主地后退。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沙碛,沙漠。
儒(rú)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wéi)复何益!
游侠人,这里指边城儿。下帷,放下帷幕。
译文注释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qiáo)。
看这些边境线上长大的男儿,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就知道骑马游猎,各自夸轻巧。
《行行且游猎篇》,是乐府“征戌”十五曲中的“校猎曲”,一般写帝王游猎的事情。这里借以赞扬边城儿的矫健。生年:平生。但:只,仅。夸:夸耀。轻趫:轻捷。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jīn)骄。
秋风起,牧草白,正是马肥牛壮好时节,飞马追影,马背上的骑手多么洋洋自得啊!
白草:牛马喜欢吃的一种牧草,熟时呈白色。蹑影:追踪日影。这里形容快速。矜骄:骄傲。这里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金鞭拂雪挥鸣鞘(shāo),半酣(hān)呼鹰出远郊。
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
鞘:鞭鞘。半酣:半醉的意思。呼鹰:用驯服了的鹰猎取野物,意指打猎。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cāng)迸落连飞髇(xiāo)。
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一箭穿空落双枭。
弯弓满月:把弓拉开像圆月的形状。鸧:鸧鸹,即灰鹤。髇:骨制的响箭,即鸣镝。这句形容箭术高超,一箭射落双鸟。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
海,瀚海,即沙漠。辟易,倒退,这里指观者惊奇,不由自主地后退。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沙碛,沙漠。
儒(rú)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wéi)复何益!
儒生哪比得上游侠儿,下帷苦读就算到了白头又有什么用!
游侠人,这里指边城儿。下帷,放下帷幕。
赏析
游猎轻骄,概括边城儿的生活态度。“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六句,具体描写边城儿的生活态度。骑马驰骋,态度骄横,半酣鸣鞭,呼鹰出郊。弓不虚发,连落双鸟。“猛气”二句收束以上六句之意:猛气英风振沙碛,与游猎轻骄相呼应。末二句点明诗旨,照应开头,对比强烈。
结尾“白首下帷”运用典故,指汉儒董仲舒事,三年不出园只管读书。李白虽然作为一个诗人,但他的诗歌以及行事作风则更像一个游侠,与此诗相近的《侠客行》则是李白仗剑天下的内心写照。李白也是借此诗表明自己也要像边城儿一样,银白马鞍,弯弓满月,追逐自己报效国家的梦想。
李白的长诗很会营造氛围,对边城的军人的形象的描写是成功的,但决不是歌颂他们,李白往往在结句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重过戴氏居三首 其三
王冕〔〕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湖海怀高义,交游阅古情。宰瓜缘暮景,看竹喜新晴。更约清高友,山林结隐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李白〔〕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译文
注释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miǎn)城隅(yú)。
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46-747
译文注释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miǎn)城隅(yú)。
张公多有飘逸之兴致,我们一起共泛舟于沔城边。
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时值秋季夜空阴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逊色。
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座中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辉中,一意为欢为自古以来所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郎官喜爱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诸君风流倜傥一如当年,英名将与大别山同存。
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46-747
赏析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诗五韵,共两百零七字。诗序互相补充,叙述简畅秀洁。开始,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叙述为郎官湖命名的经过;最后以赞作结。
此诗首二句“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说他有逸兴,是作者对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赞美。这两句交代与朋友们游湖之事。“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先表现湖光山色不亚于武昌,再说明良辰美景,兴致颇好。“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说明为湖命名因由。据说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后,声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为著名的“汉阳十景”之一。“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是这首诗中比较令人心动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湖名垂史的愿望。写湖也是写人,显示了诗人自信和豁达。
南湖是无名的小湖,地方不过一城之隅,没有雕砌的楼台,但有天生的水月。而此时此刻,凉秋午后,月光如练,水天一色。天月水月,与人相随,光彻明媚,可入怀抱。故人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今夕何夕。诗人不禁觉得这里的月色极其美妙,兴味无穷:”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虽在流放途中,兴致亦未稍减。
可是,南湖年年秋月,多少贤豪身历佳景,只因湖小而无名,无所称道。而第一个爱上南湖的,是尚书郎张谓,此便超越了古人。此湖,就应叫”郎官湖“。无名即有名,而首先引为知言的,是文士辅翼、岑静,两个无名无位的小人物,正说明论是确论,笔是妙笔。
全诗”文小指大“,赞颂的不移的友情,标举了自然的奇美,也是一曲无名者之歌。
代寄情,楚词体
李白〔〕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