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行效张籍
王安石 〔宋代〕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
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欧阳修〔宋代〕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译文
注释
堤(dī)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zūn)前!
戴花:在头上簪花。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译文注释
堤(dī)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春水碧波荡漾,不断击打着堤岸;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中,传来笑语喧闹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
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zūn)前!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戴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
戴花:在头上簪花。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赏析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宋代〕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注释
未遇¹行藏²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³良匠⁴画形容⁵。当风⁶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¹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²行藏:指出处或行止。³无端:谓无由产生。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⁴良匠: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⁵形容:形体和容貌。⁶当风:正对着风。
才得吹嘘(xū)¹身渐稳,只疑远赴蟾(chán)宫²。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xiāo)³中。
¹吹嘘:吹助,指风吹。²蟾宫:月宫,月亮。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³碧霄:青天。
译文注释
未遇¹行藏²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³良匠⁴画形容⁵。当风⁶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¹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²行藏:指出处或行止。³无端:谓无由产生。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⁴良匠: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⁵形容:形体和容貌。⁶当风:正对着风。
才得吹嘘(xū)¹身渐稳,只疑远赴蟾(chán)宫²。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xiāo)³中。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¹吹嘘:吹助,指风吹。²蟾宫:月宫,月亮。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³碧霄:青天。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读邵尧夫诗
辛弃疾〔宋代〕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真人
王安石〔宋代〕
予常值真人,能藏毒而宁。能纳秽若净,能易膻使馨。能解身赫赫,能逆如冥冥。日唯汝心撄,而汝耳目荧。廓然而无营,其孰扰汝灵。神奇实主汝,厥通莫之令。嘻予岂不知,黄帝与焦螟。死心而废形,乃可少闻霆。顾今亲遘之,於吾独剽聆。刳心事斯语,自儆以书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