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九首007
王安石 〔宋代〕
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迎春花
晏殊〔宋代〕
浅艳侔莺羽,纖条结兔丝。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满江红 其三
柳永〔宋代〕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宋代〕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译文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
陆游 .陆游经典作品选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65 .
注释
秋到边城角声¹哀,烽火²照高台³。悲歌击筑⁴,凭高酹(lèi)酒⁵,此兴悠哉。
¹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²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³高台:本处指高兴亭。⁴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⁵酹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bà)桥¹烟柳,曲江²池馆,应³待人⁴来。
¹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²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³应:应该。⁴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参考资料:
1、
陆游 .陆游经典作品选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65 .
译文注释
秋到边城角声¹哀,烽火²照高台³。悲歌击筑⁴,凭高酹(lèi)酒⁵,此兴悠哉。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¹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²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³高台:本处指高兴亭。⁴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⁵酹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bà)桥¹烟柳,曲江²池馆,应³待人⁴来。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¹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²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³应:应该。⁴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参考资料:
1、
陆游 .陆游经典作品选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65 .
赏析
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词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词轮正在升起光华。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谓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谓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词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谓,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谓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词,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到写成为谁也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词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词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词”、“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秋蕊香(双调)
周邦彦〔宋代〕
乳鸭池塘水暖。风紧柳花迎面。午妆粉指印窗眼。曲里长眉翠浅。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宝钗落枕春梦远。帘影参差满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