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一年又将过去,灯前还有一位客人相伴。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参考资料:
岁晚¹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¹岁晚:一年将尽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¹无²中。
¹有:指梦境。²无:指现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¹。
¹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我歌君起舞,潦倒¹略相同。
¹潦倒:颓衰,失意。
参考资料:
岁晚¹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一年又将过去,灯前还有一位客人相伴。
¹岁晚:一年将尽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¹无²中。
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¹有:指梦境。²无:指现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¹。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¹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我歌君起舞,潦倒¹略相同。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¹潦倒:颓衰,失意。
参考资料:
词的上片写病起后的心境。起句写其不思饮食。言其想着强吃一点,效果却不理想,身心状况并没多大起色。次句写因应之策。言其既然“强欲加餐”效果不好,万般无奈,只好陪伴病僧,长期吃斋念经,托身佛门。第三句写自己的心境。言此时此地,内心-片空虚,犹如缭绕的香烟从心头飘过,连一点香灰也没留下,真是万念俱寂,了无尘心,远离世界,清高极了,也淡泊极了,表达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情思。
词的下片写独坐停云观云、体验云之出没的理趣。“山上”句写云之出岫。陶渊明说:“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此处似化用其意,并以云自比,言自己早年本来无心出去做官,以功名富贵,就像朝来“云无心以出岫”,随风飘流一样,到处漂泊。“次第”二句从“鸟倦飞而知还”脱胎,言自己像出山之云,行雨之后就应归来一样,自己出而做官,为霖为雨,以济苍生,晚来,也是应该的。言外之意是说,落职还乡,也是一种归宿,自慰,真可以说是淡泊以明志。这四句以“云出岫”起,以“和归来”结,完整地体现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说:“此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不能为此言也。”对于此词所写,我们也应作如是观,应当说它表明了作者胸怀淡远,不能以普通景语视之。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用黄金、白玉装饰的宝刀,到了夜间它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大丈夫五十岁了还没有在沙场立功,手提战刀迎风独立傲视天下。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羞耻于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远处的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
尔来:近来。²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³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⁴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个氏族,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黄金错刀¹白玉²装,夜穿窗扉(fēi)出光芒。
¹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²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¹。
¹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京华¹结交尽奇士²,意气³相期⁴共生死。
¹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²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³意气:豪情气概。⁴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千年史册¹耻无名,一片丹心²报天子。
¹史册:即史书。²丹心:赤诚的心。
尔来¹从军天汉滨²,南山³晓雪玉嶙(lín)峋(xún)⁴。
¹尔来:近来。²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³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⁴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呜呼!楚虽三户¹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¹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黄金错刀¹白玉²装,夜穿窗扉(fēi)出光芒。
用黄金、白玉装饰的宝刀,到了夜间它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¹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²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¹。
大丈夫五十岁了还没有在沙场立功,手提战刀迎风独立傲视天下。
¹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京华¹结交尽奇士²,意气³相期⁴共生死。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¹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²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³意气:豪情气概。⁴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千年史册¹耻无名,一片丹心²报天子。
羞耻于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¹史册:即史书。²丹心:赤诚的心。
尔来¹从军天汉滨²,南山³晓雪玉嶙(lín)峋(xún)⁴。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远处的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
¹尔来:近来。²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³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⁴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呜呼!楚虽三户¹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个氏族,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¹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这首诗在描绘具体形象时着墨不多,却起到了重要的点染作用。
“黄金错刀白玉装”一句,描绘宝刀外观之美。黄金装饰的刀身,白玉镶嵌的刀柄,金玉相映,华美无比。“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绘宝刀内质之佳。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而从内在意蕴上说,又对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实质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之门。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里有三层意思:“提刀独立”写提刀人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八荒”写提刀人的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则慷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写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刀光相辉映,却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引用战国时“楚虽三戾,亡秦必楚”的楚车民谣作比,用反诘句表明:汉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女真统治者收复中原。楚民谣虽仅八字,但深刻说明民心不会死、民力可回天这一道理。陆游虽生活于国力衰微偏安江左的南宋,但基于对民心、民力的正确认识,在述志时他坚信中国有人,定能完成北伐事业,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体诗往往转韵,此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理解“丈夫”的涵义。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
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这首诗题为“金错刀行”,但并不是一首咏物诗,它不以铺陈描绘宝刀为宗旨,而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因此,诗中多议论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以气势、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诗中无论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叹,还是“意气相期共生死;的表白,无论是“一片丹心报天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长于议论,同时又富于充沛的感情,是此诗艺术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云鬓(bìn)裁新绿,霞衣曳(yè)晓红。待歌凝立翠筵(yán)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柔美的鬓发。裁:修剪,安排,这里指插戴。绿:乌黑发亮的颜色,多用于形容鬓发。霞衣:轻柔艳丽的衣服,这里指舞蹈时穿的霞披。曳:拖,拉。晓红:指早晨太阳初升时的红色霞光。 筳:竹席。翠筳即翠绿色的竹席。凝立:一动不动地站立。翠筵:指青绿色的席子。翠,青绿色。筵,用蒲苇、竹篾和枝条等编织而成的席子。彩云:指巫山神女,取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之典。巫山神女,朝为行云夕为暮雨。在这里以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美丽。
趁拍鸾(luán)飞镜,回身燕飏(yáng)空。莫翻红袖过帘栊(lóng),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趁拍:合拍。鸾飞镜:史记有鸾鸟献王,三年不鸣。后悬镜于鸟前。鸾鸟见影悲鸣而绝。这里形容歌女美妙的嗓音。 飏:飘扬,飞扬。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这里用来代指美丽的歌女。帘:用布、竹子、苇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栊:窗户。 栊:窗户 杨花:也可指柳絮。勾引:调弄,吸引。东风:指春风。
云鬓(bìn)裁新绿,霞衣曳(yè)晓红。待歌凝立翠筵(yán)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她乌黑如云的鬓发梳理整齐,及地的霞披颜色鲜艳得好像太阳初升时的彩霞。她准备要表演了,欲唱未唱,静静地站立在翠绿色的竹席上,宛如不知何故下凡的巫山神女。
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柔美的鬓发。裁:修剪,安排,这里指插戴。绿:乌黑发亮的颜色,多用于形容鬓发。霞衣:轻柔艳丽的衣服,这里指舞蹈时穿的霞披。曳:拖,拉。晓红:指早晨太阳初升时的红色霞光。 筳:竹席。翠筳即翠绿色的竹席。凝立:一动不动地站立。翠筵:指青绿色的席子。翠,青绿色。筵,用蒲苇、竹篾和枝条等编织而成的席子。彩云:指巫山神女,取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之典。巫山神女,朝为行云夕为暮雨。在这里以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美丽。
趁拍鸾(luán)飞镜,回身燕飏(yáng)空。莫翻红袖过帘栊(lóng),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她美妙的歌声合着节拍婉转二出,她的舞姿轻盈曼丽,如同燕子突然飞空时的轻快干脆。霞衣随着舞姿而飞扬。令观看者不禁担心:别让红袖翻过窗户。外面春光正好,柳絮轻柔,不要让她被扬花吸引,离开这里随春风而去!
趁拍:合拍。鸾飞镜:史记有鸾鸟献王,三年不鸣。后悬镜于鸟前。鸾鸟见影悲鸣而绝。这里形容歌女美妙的嗓音。 飏:飘扬,飞扬。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这里用来代指美丽的歌女。帘:用布、竹子、苇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栊:窗户。 栊:窗户 杨花:也可指柳絮。勾引:调弄,吸引。东风:指春风。
这是描写筵席间歌女表演的词
上片写歌女的静态。她乌黑如云的鬓发梳理整齐,衣服的颜色鲜艳得好像太阳初升时的彩霞。她准备要表演了,欲唱未唱,静静地站立在翠绿色的主席上宛如不知何故下凡的巫山神女。
下片写歌女的动态。表演开始。她的歌声衬着节拍破喉而出,如同对镜高歌的鸾鸟。她的舞姿轻盈曼丽,如同燕子突然飞空时的轻快干脆。霞衣随着舞姿而飞扬。令观看者不禁担心:别让红袖翻过窗户。外面春光正好,柳絮轻柔,不要让她被扬花吸引,离开这里随春风而去!
本词对歌女的描写,动静结合,动静有致。静时待歌凝立。蓄势待发,静中亦含动。动态描写就更加鲜活,极具动感而又传神。对歌女的描写不仅是形容歌女的美丽和歌喉舞姿的美妙,观者的感受也融入其中。她静止时是美的。欲唱未唱令人期待。她动起来更美。歌舞水平的高超令观者惊喜并融入其中。”莫翻”二句极妙。莫是规劝的,希望阻止的,与下文的”怕”相呼应。通过观者紧张而又陶醉的心情,侧面说明了歌女美妙的舞姿。反语赞人,手法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