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
巨富痣 石崇巨富痣,这个痣的位置比较难找,是在右肩胛骨最下端靠近脊椎的位置。石崇本来是古代的巨富,而这颗痣以他的名字命名意味着,有此痣的人无论男女都是以富得名的,动产和不动产经营都收入颇丰。金谷园 西晋石崇的别墅也叫金谷园。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 10篇诗文 ► 0条名句
答刘琨诗 其二
卢谌〔魏晋〕
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谁言繁菜实,振藻耀芳春。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清河作诗
曹丕〔魏晋〕
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沉。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译文
注释
方舟戏长水,湛(zhàn)澹(dàn)自浮沉。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湛澹:河水波动的样子。浮沉: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yú)音。
弦歌:和着琴弦伴奏索唱的歌。中流:河流中间。悲响有馀音:歌声婉转动人,令人难忘,似乎久久响彻耳际。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凄怆:悲伤。
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晨风:鸟名。
译文注释
方舟戏长水,湛(zhàn)澹(dàn)自浮沉。
两船并排着在水上飘,水涌船动忽低又忽高。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湛澹:河水波动的样子。浮沉: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yú)音。
船上响起阵阵弹唱声,悲哀的乐声久久不消。
弦歌:和着琴弦伴奏索唱的歌。中流:河流中间。悲响有馀音:歌声婉转动人,令人难忘,似乎久久响彻耳际。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歌声传到了你的身旁,凄恻痛怆叫你把泪掉。
凄怆:悲伤。
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你伤心时竟是在想谁?我很愿与你如漆似胶。
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希望我们都变晨风鸟,双飞双宿在北林树梢。
晨风:鸟名。
赏析
咏贫诗
江回〔魏晋〕
筚站不启扉,环堵蒙蒿榛。空瓢覆壁下,箪上自生尘。出门谁氏子,惫哉一何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陶渊明〔魏晋〕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译文
注释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山川一何旷,巽(xùn)坎难与期。
一何:多么。旷:空阔。巽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聒(guō)天响,长风无息时。
崩浪:滔天巨浪。聒天响:响声震天。聒:喧扰。长风:大风。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游:游宦,在外做官。所生:这里指母亲和故乡。淹:滞留。兹:此,这里,指规林。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人间:这里指世俗官场。良:实在。
当年讵(jǜ)有几?纵心复何疑!
当年:正当年,指壮年。当:适逢。讵:曾,才。潘岳《悼亡诗》:“尔祭讵几时。”纵心:放纵情怀,不受约束。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译文注释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
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山川一何旷,巽(xùn)坎难与期。
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一何:多么。旷:空阔。巽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聒(guō)天响,长风无息时。
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
崩浪:滔天巨浪。聒天响:响声震天。聒:喧扰。长风:大风。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游:游宦,在外做官。所生:这里指母亲和故乡。淹:滞留。兹:此,这里,指规林。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
人间:这里指世俗官场。良:实在。
当年讵(jǜ)有几?纵心复何疑!
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当年:正当年,指壮年。当:适逢。讵:曾,才。潘岳《悼亡诗》:“尔祭讵几时。”纵心:放纵情怀,不受约束。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赏析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陶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可当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理,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做官是一种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别官场。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诗人并未直说,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达意。行役途中,面对山川荒野,诗人的心境是孤独而悲凉的,发出了“山川一何旷”的感叹。这不是对山川秀色的赞美,而是对山川旷野的畏惧。由于心情的关系,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诗人借山川之险来陪衬仕途之险,意在说明仕途可畏,潜藏着祸福风云。何时为福,何时为祸,谁也不知,“巽坎难与期”。用“巽坎”来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顺逆,是十分恰当的。“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这是全诗的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役途中对山川风物的真实感受。诗人的用词准确,而又很会夸张。他不说“巨浪”,而说“崩浪”。一个“崩”字,不仅有形象,而且有声音,绘声绘色。“聒”字准确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时的杂乱之声。“崩”字形容声大,“聒”字形容声杂。诗人借自然景象来描绘官场内部的激烈斗争,像崩浪震天那样可怕。
宦游之人长年在外,离乡背井,这在感情上是一种痛苦。陶渊明也经历着这种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亲。“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抒发了思亲的感情,悔恨自己不应该误入仕途,更不应该在仕途淹留。有了这悔恨之后,诗人便下定了决心,要罢官归田。这里,可以看见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他赞美园林,鄙弃官场。诗的结尾“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极情绪的表露。其实,诗人并未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时候才这样写的,是一种愤慨之言。诗人正当壮年,大志未展,繁杂的公务消磨着他的年华,而且受着官场的牵制约束,俯仰由人,他想摆脱官场的牵制,回到园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诗人盼望有“纵心”的时刻,这不是要放纵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不贪富贵,纵心归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陶渊明真实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