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易卜崔江处士(袁州)
韩偓 〔唐代〕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门传组绶身能退,
家学渔樵迹更奇。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
壶中日月将何用,借与闲人试一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少年行四首·其三
令狐楚〔唐代〕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译文
注释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xián)阳。
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地,不拟(nǐ)回头望故乡。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译文注释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xián)阳。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地,不拟(nǐ)回头望故乡。
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赏析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过南岳入洞庭湖
杜甫〔唐代〕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解
杜甫〔唐代〕
减米散同舟,路难恩共济。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
方干〔唐代〕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受业几多为弟子,成名一半作公侯。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过庭急雨和花落,绕舍澄泉带叶流。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