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苏轼 〔宋代〕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朵芙蓉呈淡淡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恋恋不舍地特地为你再开一次。如果说使君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
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酒席前的东坡醉官又问:明年,芙蓉花开时,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

注释

孟亨之:孟震,东平人,曾中进士。
拒霜:即木芙蓉。
君猷:徐君猷,字大受,东海人,当时知黄州,苏轼贬黄州,君猷待之甚厚。
两两轻红半晕腮:形容两朵芙蓉呈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晕腮,红脸。
独:唯一,特地。回:量词。
双花:两朵芙蓉花。
低昂:前栽后仰。十分杯:满杯酒。
尊前:酒席前。狂副使:东坡自称狂醉团练副使,无事可做的酒官。
来岁:明年。

赏析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推出一个动感镜头:如美人晕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红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为徐守开放。作者总是以灵敏的眼光,丰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来观察、来体验客观世界,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性,于是写进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作者用美丽、名贵的芙蓉花来敬赠一位“非使君莫可当此花”者,足见东坡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拟人之法,高超绝妙。

  “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以设问的句式,更深透一层地把这种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华起来。“双花不向别人开?”这一过片问话结句,收而难止,留有余味,为下片的深化题旨作了铺垫。

  下片,“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承上问话。

  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蕴,一脉相通。

  “更向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自问无答的三句话令人回味。东坡问:明年,芙蓉花开时节,我们与谁喝酒而来?芙蓉花与谁“依依”而开,答案便是余下的想象空间了。

  词的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下片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全词景语含蓄,意味深重。“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景语含蓄,比直说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样的真情痴情,谁不为之动心。“来岁,花开时节为谁来?”用笔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长久的回味。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晴出游

陆游〔宋代〕

一春彊半病,颇废山泽游。今晨忽良已,风日亦清柔。朝餐具冷饼,瘦骨辞重裘。稚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勿言酒苦薄,一笑失百忧。且当咏寻壑,讵必赋登楼。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棋者

范仲淹〔宋代〕

何处逢神仙,传此棋上旨。静持生杀权,密照安危理。接胜如云舒,御敌如山止。突围秦师震,诸侯皆披靡。入险汉钭危,奇兵翻背水。势应不可隳,关河常表里。南轩春日长,国手相得喜。泰山不碍目,疾雷不经耳。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成败系之人,吾当著棋史。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米囊花二首 其一

杨万里〔宋代〕

铅膏细细点花梢,道是春深雪未销。一斛千囊苍玉粟,东风吹作米长腰。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宋代〕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咏橘

苏轼〔宋代〕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