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
李嘉祐 〔唐代〕
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幸有香茶留稚子,
不堪秋草送王孙。烟尘怨别唯愁隔,井邑萧条谁忍论。
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后土庙
罗隐〔唐代〕
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献狄右丞
郑谷〔唐代〕
逐胜偷闲向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残月露垂朝阙盖,落花风动宿斋灯。孤单小谏渔舟在,心恋清潭去未能。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知音者诚希
韩愈〔唐代〕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译文
注释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念子:想念你。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xié)手踏明月。
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携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
2、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译文注释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念子:想念你。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xié)手踏明月。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携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
2、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溶人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送乔判官赴福州
刘长卿〔唐代〕
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夷落人烟迥,王程鸟路通。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君去凋残后,应怜百越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