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润州听暮角 / 晚泊润州闻角

李涉 〔唐代〕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
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
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赏析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司空曙〔唐代〕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别光州王使君建

贾岛〔唐代〕

杜陵千里外,期在末秋归。既见林花落,须防木叶飞。楚从何地尽,淮隔数峰微。回首馀霞失,斜阳照客衣。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月二首 其一

李群玉〔唐代〕

滟滟流光浅,娟娟汎露轻。云间龙爪落,帘上玉钩明。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欲为千里别,倚幌独含情。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胡工侍赴召

杨廉〔唐代〕

几年光禄得相随,又喜迁官荷主知。冰泮长河旋旆日,漏传高阁候朝时。虞廷山泽为初命,周室司空已峻资。自是大才当柄用,早登公辅慰相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徐知县重兴学校

王翰〔唐代〕

开基圣主振宏纲,继统皇王正典常。万道红光增日彩,千行彩篆粲龙章。史官秉笔书鸿业,髦士横经集鳣堂。深感熙朝遵祖训,复令吾道蔼辉光。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