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
白居易〔唐代〕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译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始)
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3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9
注释
北山¹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¹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¹试²登高,心随雁(yàn)飞灭³。(试 一作:始)
¹相望:互相遥望。²试:一作“始”。³“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愁因薄暮(mù)¹起,兴是清秋²发。
¹薄暮:傍晚,太发快落山的时候。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时见归村人¹,沙行²渡头³歇。(沙行 一作:沙平)
¹归村人:一作“村人归”。²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³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¹,江畔(pàn)洲²如月。(洲 一作:舟)
¹荠:荠菜。²洲:又作“舟”
何当¹载(zài)酒来,共醉重发节²。
¹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²重发节:古以九为发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发”。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3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9
译文注释
北山¹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¹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¹试²登高,心随雁(yàn)飞灭³。(试 一作:始)
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¹相望:互相遥望。²试:一作“始”。³“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愁因薄暮(mù)¹起,兴是清秋²发。
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时见归村人¹,沙行²渡头³歇。(沙行 一作:沙平)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¹归村人:一作“村人归”。²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³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¹,江畔(pàn)洲²如月。(洲 一作:舟)
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¹荠:荠菜。²洲:又作“舟”
何当¹载(zài)酒来,共醉重阳节²。
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¹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²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3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9
赏析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白居易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篇诗文 ► 条名句
完善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