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病中
陆畅 〔唐代〕
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空。
笑看朝市趋名者,不病那知在病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秋暮山中怀李端公益
鲍溶〔唐代〕
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前年绣衣客,此节过此堂。侍臣不自高,笑脱绣衣裳。眠云有馀态,入鸟不乱行。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君言此何言,且共覆前觞。古人重一笑,买日轻金装。日尽秉烛游,千年不能忘。君言此何言,明日皆异乡。明日非今日,山下道路长。一从山下来,天地再炎凉。此中会难得,梦君马玄黄。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颍阳东溪怀古
崔曙〔唐代〕
灵溪氛雾歇,皎镜清心颜。空色不映水,秋声多在山。世人久疏旷,万物皆自闲。白鹭寒更浴,孤云晴未还。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无以蹑高步,凄凉岑壑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唐代〕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译文
注释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qián)。
穆陵:指穆陵关。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苍山:青山。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城池百战后,耆(qí)旧几家残。
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耆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处处蓬蒿(hāo)遍,归人掩泪看。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2-233
译文注释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qián)。
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穆陵:指穆陵关。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苍山:青山。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城池百战后,耆(qí)旧几家残。
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耆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处处蓬蒿(hāo)遍,归人掩泪看。
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2-233
赏析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