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四明山
施肩吾 〔唐代〕
黎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顶浮云平。
下视不知几千仞,欲晓不晓天鸡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唐代〕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译文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鸟道郎千里,猿声十二时。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注释
褒(bāo)斜¹不容幰(xiǎn)²,之子³去何之。
¹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²幰:车幔,代指车辆。³之子:这个人。
鸟道¹一千里,猿(yuán)声²十二时³。
¹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²猿声:一种“猿啼”。³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¹祭(jì)酒²客,山木³女郎祠(cí)⁴。
¹官桥:官路上的桥梁。²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³山木:山中的树木。⁴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¹。
¹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译文注释
褒(bāo)斜¹不容幰(xiǎn)²,之子³去何之。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¹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²幰:车幔,代指车辆。³之子:这个人。
鸟道¹郎千里,猿(yuán)声²十二时³。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¹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²猿声:郎种“猿啼”。³十二时:古时分郎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¹祭(jì)酒²客,山木³女郎祠(cí)⁴。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¹官桥:官路上的桥梁。²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³山木:山中的树木。⁴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¹。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¹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赏析
此诗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结尾“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莺出谷
钱可复〔唐代〕
玉律阳和变,时禽羽翮新。载飞初出谷,一啭已惊人。拂柳宜烟暖,冲花觉露春。抟风翻翰疾,向日弄吭频。求友心何切,迁乔幸有因。华林高玉树,栖托及芳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