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别李秀才
韦庄 〔唐代〕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莫向尊前惜沈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
白居易〔唐代〕
俱来沧海郡,半作白头翁。谩道风烟接,何曾笑语同。吏稀秋税毕,客散晚庭空。霁后当楼月,潮来满座风。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唐郡,闲忙恰得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谢虚中上人晚秋见寄
齐己〔唐代〕
楚外同文在,荆门得信时。几重相别意,一首晚秋诗。日暮山沈雨,莲残水满池。登楼试南望,为子动归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清平调·其一
李白〔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注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jiàn)¹露华浓²。
¹槛:栏杆。²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¹群玉²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¹“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²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译文注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jiàn)¹露华浓²。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¹槛:栏杆。²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¹群玉²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¹“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²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