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安国围棋胜者命题负者赋诗作藤枕歌
王质 〔唐代〕
平生屈盘在空谷,高韵清修疏节目。上凌幽岩冠松顶,下入寒溪扪石足。
观君眉宇含风霜,岂肯展转蛾眉床=。西斋一榻净如水,何如与我同卧起。
客子倦游思故乡,归心往来鸥鹭行。梦中山川不识路,凭君推挽过西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与小女
韦庄〔唐代〕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译文
注释
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
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lǚ)金华。
底事:何事;什么事。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译文注释
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
看到人就学着咿咿呀呀的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睡觉。
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lǚ)金华。
娇娇滴滴的啼哭了一晚上是因为什么事呢?是嫌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
底事:何事;什么事。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赏析
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
李适〔唐代〕
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群臣。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庶洽朝野意,旷然天地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云
姚合〔唐代〕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上冯使君山水障子
贯休〔唐代〕
忆山归未得,画出亦堪怜。崩岸全隳路,荒村半有烟。笔句冈势转,墨抢烧痕颠。远浦深通海,孤峰冷倚天。柴棚坐逸士,露茗煮红泉。绣与莲峰竞,威如剑阁牵。石门关麈鹿,气候有神仙。茅屋书窗小,苔阶滴瀑圆。松根击石朽,桂叶蚀霜鲜。画出欺王墨,擎将献惠连。新诗宁妄说,旧隐实如然。愿似窗中列,时闻大雅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李白〔唐代〕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
注释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三杯容小阮(ruǎn),醉后发清狂。
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船上齐桡(ráo)乐,湖心泛月归。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也。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yán)飞。
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刬却:削去。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47-749 .
译文注释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三杯容小阮(ruǎn),醉后发清狂。
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船上齐桡(ráo)乐,湖心泛月归。
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也。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yán)飞。
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刬却:削去。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47-749 .
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 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