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
卢仝 〔唐代〕
凡有水竹处,我曹长先行。愿君借我一勺水,
与君昼夜歌德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卢仝
卢仝是范阳人。最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玉川子。他的家及其贫困,只有图书堆积。后来以占卜选择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几间而已。有一仆人留着长胡子,不用头巾裹头;一奴蜱也光脚,且老掉了牙。终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送米维持生活。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节操,共两次以周到的礼节召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没有出仕。当时韩愈做河南行政长官,欣赏他的节操,很..► 103篇诗文 ► 0条名句
道州南楼换柱
吕温〔唐代〕
鸿灾起无朕,有见非前知。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良工操斤斧,沉吟方在斯。殚材事朽废,曷若新宏规。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别韦兵曹
高适〔唐代〕
离别长千里,相逢数十年。此心应不变,他事已徒然。惆怅春光里,蹉跎柳色前。逢时当自取,看尔欲先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小言
权德舆〔唐代〕
醯鸡伺晨驾蚊翼,毫端棘刺分畛域。蛛丝结构聊荫息,蚁垤崔嵬不可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裴云客
元结〔唐代〕
自厌久荒浪,于时无所任。耕钓以为事,来家樊水阴。甚醉或漫歌,甚闲亦漫吟。不知愚僻意,称得云客心。云客方持斧,与人正相临。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纵能有相招,岂暇来山林。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踏歌词四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译文
注释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mèi)行。
连袂: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zhè)鸪(gū)鸣。
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映:《乐府》作“影”。鹧鸪: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译文注释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mèi)行。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连袂: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zhè)鸪(gū)鸣。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映:《乐府》作“影”。鹧鸪: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赏析
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这首《踏歌词》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刘禹锡居夔州时创作了《踏歌词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