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赐萧瑀

李世民 〔唐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世民

李世民

改名世民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箭术无双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 81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上忆严五广休(一本入集外诗)

李商隐〔唐代〕

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逢著澄江不敢咏,镇西留与谢功曹。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曲江感秋(五年作)

白居易〔唐代〕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岁月不虚设,此身随日衰。暗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兴

白居易〔唐代〕

草浅马翩翩,新晴薄暮天。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立语花堤上,行吟水寺前。等闲消一日,不觉过三年。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九江府

王翰〔唐代〕

早发浔阳岸,秋风鸿雁高。谷容通窈窕,江色变蒲萄。坚壁雄千雉,危樯舣万艘。琵琶亭下水,犹似响檀槽。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梁王坐上赋无云雨

杜荀鹤〔唐代〕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朗长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