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参考资料:
娉(pīng)娉(pīng)袅(niǎo)袅(niǎo)¹十三余²,豆蔻(kòu)³梢(shāo)头二月初。
¹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²十三余:言其年龄。³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¹。
¹“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参考资料:
娉(pīng)娉(pīng)袅(niǎo)袅(niǎo)¹十三余²,豆蔻(kòu)³梢(shāo)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¹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²十三余:言其年龄。³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¹。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¹“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参考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人以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有这一句话。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苔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动的样子,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她在幕僚诗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益州)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的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的美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由于有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这种“强此弱彼”的写法显然自然入妙。
杜牧这首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文学艺术要求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没有出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在独到。从这个角度看杜牧的《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天才的诗人。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好古句:谓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嘲笑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
方希佐明主,长揖(yī)辞成功。
方希句:谓正希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后,急流勇退,如战国的鲁仲连,西汉的张子房。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zhú)微躬。
白日二句:谓自身蒙受君恩。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烛,作动词用,即照耀之义。微躬,自身的谦称。
恭承凤凰诏,欻(xū)起云萝中。
恭承二句:谓应天子诏书,从村野到朝廷。恭承,应诏的敬辞。凤凰诏,帝王使者送达的诏书。欻:忽然。云萝,指深山隐居之处。
清切紫霄迥(jiǒng),优游丹禁通。
清切二句:谓在宫中任职,悠闲自得。清切,清贵而贴近皇帝的官职。紫宵,帝王之居。迥:远。优游,悠闲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君王二句:二句:谓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声价倍增。凌,升高。烟、虹,借指天空高处。
乘舆(yú)拥翠盖,扈(hù)从金城东。
乘舆句:言随天子出巡,见其地位之高,受宠之甚。乘舆,天子所乘之车。翠盖,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宝马丽绝景(yǐng),锦衣入新丰。
宝马二句:谓乘宝马,衣锦绣,外出悠游。宝马句,言所乘宝马美如“绝景”。绝景,骏马名。新丰,旧县名。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丝桐:代指锦瑟。
因学扬子云,献赋(fù)甘泉宫。
因学二句:谓效仿汉扬雄,向天子献诗赋。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天书二句:言天子下诏书赞赏主人公的诗作,从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天书,皇帝的诏敕。片善,即小善。此处为谦词。清芬,高洁的德行。此处指文才声誉。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金马: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人名)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诏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黄绮:商山四皓的简称。
参考资料: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我信而好古,流俗的世俗之风看不顺眼,而一向仰慕贤达之风。
好古句:谓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嘲笑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
方希佐明主,长揖(yī)辞成功。
我所希望的是能够辅佐明主,功成之后再长揖而去。
方希句:谓正希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后,急流勇退,如战国的鲁仲连,西汉的张子房。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zhú)微躬。
皇帝像高悬在天空中的白日一样,它的光辉有幸地照到了我的身上。
白日二句:谓自身蒙受君恩。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烛,作动词用,即照耀之义。微躬,自身的谦称。
恭承凤凰诏,欻(xū)起云萝中。
我恭承皇上的沼书,起身草莽中,奔赴长安。
恭承二句:谓应天子诏书,从村野到朝廷。恭承,应诏的敬辞。凤凰诏,帝王使者送达的诏书。欻:忽然。云萝,指深山隐居之处。
清切紫霄迥(jiǒng),优游丹禁通。
从此后在皇帝身边任清贵切要之职,在紫禁城内自由进出。
清切二句:谓在宫中任职,悠闲自得。清切,清贵而贴近皇帝的官职。紫宵,帝王之居。迥:远。优游,悠闲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由于君王的另眼相待,因此我的声名噪起,如凌烟虹。
君王二句:二句:谓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声价倍增。凌,升高。烟、虹,借指天空高处。
乘舆(yú)拥翠盖,扈(hù)从金城东。
常履从天子的乘舆,进出于长安城东的温泉宫中。
乘舆句:言随天子出巡,见其地位之高,受宠之甚。乘舆,天子所乘之车。翠盖,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宝马丽绝景(yǐng),锦衣入新丰。
我乘着宝马来到这风景佳丽之地,身穿锦衣进入新丰镇。
宝马二句:谓乘宝马,衣锦绣,外出悠游。宝马句,言所乘宝马美如“绝景”。绝景,骏马名。新丰,旧县名。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在骊山温泉宫里,有时游山逛景望松雪而寄傲,有时在筵席上对酒弹琴。
丝桐:代指锦瑟。
因学扬子云,献赋(fù)甘泉宫。
也曾像汉代的扬子云献赋甘泉宫一样问皇上献赋。
因学二句:谓效仿汉扬雄,向天子献诗赋。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皇上下诏对我的“雕虫小技”加以赞美,我的美名从此传播开来,天下皆晓。
天书二句:言天子下诏书赞赏主人公的诗作,从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天书,皇帝的诏敕。片善,即小善。此处为谦词。清芬,高洁的德行。此处指文才声誉。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从温泉宫回到长安后,王公权贵争相交结,好不热闹。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一旦我朝别金马,辞京还山,就如同一颗蓬草一样随风飘落。
金马: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人名)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诏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门前的宾客日稀,案上的酒杯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但我自觉才力可合,与当世之雄才相比,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闲来作一曲《东武吟》,曲而情犹未尽。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书此诗向诸知己告别,从此吾将追随往昔商山四皓,返吾初服,啸傲山林去了。
黄绮:商山四皓的简称。
参考资料:
李白在诗中说自己当年奉诏入京陪王伴驾,声名鹊起,与王公权贵相接交,诗酒快意,但是遭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赐金还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愤积膺怀自觉可与贤哲比肩,此时他以诗作与翰林院中诸位友人礼貌性地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风。不合流俗,将要归隐山林。
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抒情主人公生平夙愿和抱负。“好古”即好古风。古风,即下文所谓“贤达风”。贤达风即辅佐明主,功成身退。所以“好古”一词下启后三句。“白日”句至“王公”以上二十句为第二段,写抒情主人公受皇帝恩宠的盛况。这一段又分为四层意思。“白日”四句写承诏入宫,喜出望外。白日、回光、恭承、欻起等词语表达了这种喜悦心情。“清切”以下十句写“君王赐颜色”的无比荣耀。悠游宫禁,天子赐颜色,升价倍增。扈从帝驾,乘宝马,衣锦衣,依岩望松,对酒弹琴,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因学”四句言因献辞赋,天子赏识,其声价倍增。归来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贵族皆纷纷结交。“一去”十句为第三段,写失去帝宠,离开皇宫后的凄凉酸楚。一旦失势,身如飘蓬,宾客疏散,酒尊空空。无奈之际,自我宽慰:才力可依,不惭文宗。书告知己,学四皓而隐遁。
全诗叙议结合,成功运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悲愤的情怀,也包含着对统治者的讽刺之意。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地远松石扬,风扬弦管清。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扬远,微风吹来,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参考资料:
今日云景好¹,水绿秋山明。
¹云景好:景物好。
携壶酌(zhuó)流霞¹,搴(qiān)菊²泛寒荣³。
¹流霞:美酒名。²搴菊:采取菊花。³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shāng)¹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¹觞:古时的酒杯。
落帽¹醉山月,空²歌怀友生³。
¹落帽:典出《晋书》,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²空:徒然。³友生:朋友。
参考资料:
今日云景好¹,水绿秋山明。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¹云景好:景物好。
携壶酌(zhuó)流霞¹,搴(qiān)菊²泛寒荣³。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¹流霞:美酒名。²搴菊:采取菊花。³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窥觞(shāng)¹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¹觞:古时的酒杯。
落帽¹醉山月,空²歌怀友生³。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¹落帽:典出《晋书》,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²空:徒然。³友生:朋友。
参考资料: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佳节美景令诗人陶醉,禁不住举杯照欢颜,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还自倾”三字表现了诗人悠然自乐,兴趣盎然的神态。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尾句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独自一人饮酒赏秋,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不胜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满了思念故交之情。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