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题(十月十四日夜)
元稹 〔唐代〕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尽日推闲事,还归空屋来。
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
白居易〔唐代〕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沈沈。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李商隐〔唐代〕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译文
注释
偷桃窃(qiè)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chán)。
宋华阳姊妹:作者在玉阳山学道时暗恋的宋华阳姊妹,均是女道士。偷桃:道教传说,谣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东方朔曾三次偷食,被谪降人间。窃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嫦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十二城:亦作十二楼、十二层城,道教传为仙人居处,此借指道观。彩蟾: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因借以指月,此指代宋华阳姊妹。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三英:三朵花,指三位女性,即宋华阳姊妹。水精帘: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参考资料:
1、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155-157
2、 王明信.济源古代诗词赏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60
3、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212-213
4、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黄山书社,2009:487-490
译文注释
偷桃窃(qiè)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chán)。
偷桃窃药是两件美事,可惜难两全。玉阳碧城十二楼,曾经幽禁过彩蟾。
宋华阳姊妹:作者在玉阳山学道时暗恋的宋华阳姊妹,均是女道士。偷桃:道教传说,谣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东方朔曾三次偷食,被谪降人间。窃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嫦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十二城:亦作十二楼、十二层城,道教传为仙人居处,此借指道观。彩蟾: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因借以指月,此指代宋华阳姊妹。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本来我应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赏月光团圈。那华阳观玉楼,仍然像透明的水精帘。
三英:三朵花,指三位女性,即宋华阳姊妹。水精帘: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参考资料:
1、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155-157
2、 王明信.济源古代诗词赏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60
3、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212-213
4、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黄山书社,2009:487-490
赏析
首两句是诗人心中发出的感喟,一种深情的阻隔,即使近在咫尺,也形同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先引用两个典故来喻意,一是用嫦娥偷灵药得仙人月,来喻宋氏姊妹已飞升成仙,一是用东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来喻诗人自己,作者说:但仙、凡两境界,“事难兼”啊,今夜我只能望着高楼,“彩蟾”被锁在深阁,城关重重,哪能相见呢?这两句中“兼”与“锁”两词写出了人间种种阻隔,心愿与现实总是相违,在情爱生活中同样如此,对诗人而言,人间无形阻难感受更深了。
后两句点出“月夜”,诗人此时此景的想像与感受应是如此的:在这明月皎洁,月光如银,安详宁静的夜晚是多么好的时光啊,如果我们三人相聚于山水亭角之间,开怀言志,情感交触,共赏明月,然而这仅是一种梦幻和想象了,抬头一望,我只能出神地仰视一下你们高楼上悬挂的水精帘了。这时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只能是诗人在绝句《嫦娥》诗中写的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此诗后两句在构思上有一个特色,即“应”与“未”对举,“正”与“反”相合,这更加浓了情深意厚,美事难成的寓意。句中“共”与“仍”也是相反相承的,“共”是美好的意愿,而“仍”却蕴藏了生活中多少阻碍与不测。看来李商隐是深于情感的,但是否能冲过对于功名之企求,恐怕也只是“玉楼仍是水精帘”了,做人的难度也就在这里。
漂母岸
崔国辅〔唐代〕
泗水入淮处,南边古岸存。秦时有漂母,于此饭王孙。王孙初未遇,寄食何足论。后为楚王来,黄金答母恩。事迹遗在此,空伤千载魂。茫茫水中渚,上有一孤墩。遥望不可到,苍苍烟树昏。几年崩冢色,每日落潮痕。古地多堙圮,时哉不敢言。向夕泪沾裳,遂宿芦洲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饮马应诏
杨师道〔唐代〕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