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碎
元稹 〔唐代〕
小碎诗篇取次书,等闲题柱意何如。
诸郎到处应相问,留取三行代鲤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虫豸诗。蟆子(三首)
元稹〔唐代〕
蟆子微於蚋,朝繁夜则无。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不劳生诟怒,只足助酸辛。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谁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沉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黄莺
贯休〔唐代〕
一种为春禽,花中开羽翼。如何此鸟身,便是黄金色。黄金色,若逢竹实终不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南溪诗
李渤〔唐代〕
玄岩丽南溪,新泉发幽色。岩泉孕灵秀,云烟纷崖壁。斜峰信天插,奇洞固神辟。窈窕去未穷,环回势难极。玉池似无水,玄井昏不测。仙户掩复开,乳膏凝更滴。丹砂有遗址,石径无留迹。南眺苍梧云,北望洞庭客。萧条风烟外,爽朗形神寂。若值浮丘翁,从此谢尘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三百三首 其九十七
寒山〔唐代〕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新晴野望
王维〔唐代〕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8:第13页-第14页
注释
新晴¹原野旷,极目²无氛垢(gòu)³。
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¹新晴:初晴。²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³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guō)门¹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¹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¹,碧峰出山后。
¹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¹无闲人,倾家²事南亩(mǔ)³。
¹农月:农忙季节。²倾家:全家出动。³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农田的代称。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8:第13页-第14页
译文注释
新晴¹原野旷,极目²无氛垢(gòu)³。
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¹新晴:初晴。²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³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guō)门¹临出头,村树连溪口。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出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¹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¹,碧峰出山后。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¹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¹无闲人,倾家²事南亩(mǔ)³。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¹农月:农忙季节。²倾家:全家出动。³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农田的代称。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8:第13页-第14页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
这首诗曾作为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二的语文试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