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
白居易 〔唐代〕
微之谪去千余里,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听妓洞云歌
布燮〔唐代〕
嵇叔夜,鼓琴饮酒无闲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刘伯伦,虚生浪死过青春。一饮一硕犹自醉,无人为尔卜深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微雨
李商隐〔唐代〕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译文
注释
初随林霭(ǎi)动,稍共夜凉分。
林霭:林中的云气。霭,雾气。稍:渐渐。共:与,跟。
窗迥(jiǒng)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迥:远。一作“逼”。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77
译文注释
初随林霭(ǎi)动,稍共夜凉分。
微雨初起时,只觉它像林中雾气一样浮动;逐渐地,伴随着夜幕降临,它分得了夜的丝丝凉意。
林霭:林中的云气。霭,雾气。稍:渐渐。共:与,跟。
窗迥(jiǒng)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那寒气仿佛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凉意;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迥:远。一作“逼”。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77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
早渡扬子江(时王璠在浙西)
李绅〔唐代〕
日冲海浪翻银屋,江转秋波走雪山。青嶂迥开蹲虎戍,碧流潜伏跃龙关。地分吴楚星辰内,水迫沧溟宇宙间。焚却戍船无战伐,使知风教被乌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刘禹锡〔唐代〕
震泽生奇石,沉潜得地灵。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嵌穴胡雏貌,纤铓虫篆铭。孱颜傲林薄,飞动向雷霆。烦热近还散,馀酲见便醒。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静称垂松盖,鲜宜映鹤翎。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徒然想融结,安可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钱起〔唐代〕
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梁城下熊轼,朱戟何暐耀。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高门知庆大,子孝觉亲荣。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