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闲居寄端及重阳

韦应物 〔唐代〕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注释
端,即韦端,是韦应物的从弟;重阳,即崔播,韦应物的外甥。人名考证见《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答僴奴重阳二甥》。
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寥落:冷落。高兴:雅兴,高情闲趣。
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天已放亮,山色渐明,钟声隐微,雪满山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境。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获得了他向慕的陶渊明等人那样的闲情逸致,如果没有必须办的事情,他甚至都不想回去。风尘不归,呼应上文“人迹稀”。这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心迹。

  此诗以写景起,以议论结。诗人布下了“雪满幽林”这样一幅图景,由此而“生”出情感,“生”出议论,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出宜丰寺留题山房

灵一〔唐代〕

池上莲荷不自开,山中流水偶然来。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时那得回。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

杜甫〔唐代〕

柳影含云幕,江波近酒壶。异方惊会面,终宴惜征途。沙晚低风蝶,天晴喜浴凫。别离伤老大,意绪日荒芜。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柳花

薛能〔唐代〕

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韩偓〔唐代〕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半径庐居语父老 其一

陈元光〔唐代〕

寒猿号岭表,添我哭声哀。万浦驱潮至,愁连拨不开。二州诸父老,百里载牲来。窍竁成堆玉,坊戎未砌阶。菜芜间半径,金石耀双台。感怆千秋恨,期消四境埃。阴扶祈大母,显相赖殊才。兽舞梁山下,龙眠潮海涯。三杯酬地杰,一杖陟山回。环拜诸公罢,拈香奠晚罍。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