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李贺 〔唐代〕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注释

注释
杨生:砚台的主人。青花紫石砚:有青色纹理的紫石端砚,是唐代的一种名贵砚台。青花:即砚上的“鸲鹆眼”。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
“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佣(yōng)刓(wán):均匀地削磨。抱水:注满水。唇:指砚唇,盛水处。
苌(cháng)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wéi):纱帐。这里指书房。
沤(òu):浸泡。沾水磨墨的意思。松麝(shè):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薰(xūn):香气。
腻:润。薄:淡。重:浓。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匀:均匀稳定。
数寸:指砚台上的墨。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指毛笔。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
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宽顽:笨头笨脑。一作“宽硕”。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把赞辞献给青花紫石砚的采制者端州石工,称他们“巧”技赛过“神”功。“巧”、“神”这等字眼,用在这里,却力透纸背。

  接着,用神奇的彩笔描绘采石工人的劳动。唐代开采端砚石的“砚坑”,只有西江羚羊峡南岸烂柯山(一称斧柯山)的下岩(一名水岩,后称老坑)、中岩、上岩和山背的龙岩,其中仅下岩石有“青花”。杨生的这个砚,应是下岩所产的“青花紫石”。据宋代无名氏《端溪砚谱》说:“下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又说:“下岩北壁石,盖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采石工人则在岩穴下面那种水流浸淋的环境中操作。所以“踏天磨刀割紫云”一句中的“踏天”,不是登高山,而是下洞底,踏的是水中天。灯光闪烁在水面上,而岩石的倒影反映于水面,水面就像天幕,倒影就像凝云。开石用锤凿,李贺既以石为“云”,自然就说用“刀割”了。这里的“天”可“踏”,“云”可“割”,把端州石工的劳动写“神”了。

  “佣刓抱水含满唇”,“佣”是说把石块磨治整齐,“刓”是说在石面上雕刻成型。这一句写磨制雕刻石砚,极言工技的精巧。

  “暗洒苌弘冷血痕”,写紫石砚上的青花。唐人吴淑《砚赋》说:“有青点如筋头大,其点如碧玉晶莹。”人们所重,即是紫石中隐含有聚散的青花。《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这里以“苌弘冷血痕”来形容砚上的青花。清代朱彝尊说:“沉水观之,若有萍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曝书亭集》)青花在水中才显出它的美,所以前句用“抱水”。这里用“暗洒”二字,说的是“苌弘冷血痕”般的青花。“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写把砚放置在书斋中,在天气暖和的时候试墨。试墨时用水不多,轻磨几下,墨香已经飘满了室内。表面上是写墨的好——是最好的“松烟”和“麝香”所制;而实际上是写砚的好,容易“发墨”。

  “干腻薄重立脚匀”,仍是写砚。砚要“扣之无声”、“磨墨无声”才是佳品。这块砚,石质干(不渗水)而腻(细润),砚体薄(平扁)而重(坚实稳重),品质极佳。所以在磨墨的时候,砚脚紧贴案上,不侧不倚,在那上面磨墨,平稳匀称。

  “数寸光秋无日昏”,写墨的色泽很明净,没有丝毫的昏暗和朦胧。“数寸”是说砚体不大。李之彦在《砚谱》里说:“惟斧柯山出者,大不过三四指。”正合“数寸”的说法。所以末句的“宽硕”,刚好与此相对。

  “圆毫促点声静新”,是说笔蘸了墨以后变得圆润饱满,砚不伤笔毫,拿起笔来点画,纸上有轻微的细静清新的声音,而不是说砚有声音。这一句由墨写到笔,但还是归结到写砚的美。

  以上对青花紫石砚的赞词已经足够了,但诗人意犹未尽,忽然来了一句“孔砚宽顽何足云”。“宽顽”这个词,有些版本作“宽硕”,其实用“宽硕”与上文的“数寸”对应得更好。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称他的出生地为尼山,好事的人取尼山石为砚,借以“尊圣”。然而尼山砚并不实用,徒有其名,所以李贺在诗的结尾处说“何足云”,与起句“端州石工巧如神”意思暗对。一起一结,表面上没有多少意义,实际上是有内在含义的。诗人心中的天平,称人称砚,都是有所轻重的。

  这首诗通篇写砚:砚质,砚色,砚型,砚体,砚品,砚德。而砚的使用,又离不开墨、笔、纸,尤其是墨,所以写的时候也会涉及。它们虽然是作陪衬的,却衬托出了青花紫石砚的美。全诗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络绎而下,如同缨络垂下;字句精炼,语言跳跃,没有一处浪费笔墨,也没有一处用语晦涩的地方。如果不是十分熟悉砚中的学问,极难写出这种酣畅淋漓、妥切中肯的诗歌。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贺

李贺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 208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宇文é山寺读书院

于鹄〔唐代〕

读书林下寺,不出动经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云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年少今头白,删诗到几篇。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献薛仆射

秦系〔唐代〕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翻遣脱荷衣。家中匹妇空相笑,池上群鸥尽欲飞。更乞大贤容小隐,益看愚谷有光辉。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孟郊〔唐代〕

蒙笼杨柳馆,中有南风生。风生今为谁,湘客多远情。孤枕楚水梦,独帆楚江程。觉来残恨深,尚与归路并。玉匣五弦在,请君时一鸣。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第五将军于馀杭天柱宫入道因题寄

罗隐〔唐代〕

交梨火枣味何如,闻说苕川已下车。瓦榼尚携京口酒,草堂应写颍阳书。亦知得意须乘鹤,未必忘机便钓鱼。却恐武皇还望祀,软轮征入问玄虚。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茅山何威仪二首

陆龟蒙〔唐代〕

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年来已奉黄庭教,夕炼腥魂晓吸霞。曾向人间拜节旄,乍疑因梦到仙曹。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帻高。山暖不荤峰上薤,水寒仍落洞中桃。从闻此日搜奇话,转觉魂飞夜夜劳。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