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刘禹锡 〔唐代〕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绿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州鞭名贵万分;
贤德之人将竹鞭赠送给我,这份厚礼胜过了万两黄金。
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
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
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

注释

注释
酬:酬唱,以诗词相互赠答唱和。元九:即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行九,是作者好友。侍卿:即监察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职位不高,权限较广。元稹曾任过此职。长句:指七言诗。壁竹: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所产之竹。
碧玉孤根:均指竹。
美人:指贤人。金: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一镒为金。汉代以一斤为金。
郢(yǐng)客: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缄(jiān):捆束箱笼的绳子。
端直:正直。
岁寒心:岁寒不凋之志。《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即用鞭打马。
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

  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禹庙

徐浩〔唐代〕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不复闻夏乐,唯馀奏楚幽。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灾淫破凶慝,祚圣拥..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郗詹事

韦应物〔唐代〕

圣朝列群彦,穆穆佐休明。君子独知止,悬车守国程。忠良信旧德,文学播英声。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书奏蒙省察,命驾乃东征。皇恩赐印绶,归为田里荣。朝野同称叹,园绮郁齐名。长衢轩盖集,饮饯出西京。时属春阳节,草木已含英。洛川当盛宴,斯焉为达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逢江南僧

崔涂〔唐代〕

孤云无定踪,忽到又相逢。说尽天涯事,听残上国钟。问人寻寺僻,乞食过街慵。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口送徐郎中归朝

刘长卿〔唐代〕

星象南宫远,风流上客稀。九重思晓奏,万里见春归。棹发空江响,城孤落日晖。离心与杨柳,临水更依依。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谢舍人雪夜寓直

皇甫曾〔唐代〕

禁省夜沈沈,春风雪满林。沧洲归客梦,青琐近臣心。挥翰宣鸣玉,承恩在赐金。建章寒漏起,更助掖垣深。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