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月
杜牧 〔唐代〕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杜牧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 445篇诗文 ► 0条名句
泰伯庙
皮日休〔唐代〕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古风五首 其二
陈政〔唐代〕
我爱李谪仙,为人最高格。壮语鬼神惊,高歌天地窄。醉呼管城子,千人为辟易。讵意白玉姿,青蝇竟污黑。流窜彼一时,垂辉靡终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宿江边阁 / 后西阁
杜甫〔唐代〕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译文
注释
暝(míng)色延山径,高斋(zhāi)次水门。
暝色:即暮色,夜色。延:展开,延伸。高斋:即江边阁。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际:之间,宿:栖宿。
鹳(guàn)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qián)坤。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2、 彭诗琅.杜甫集 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 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译文注释
暝(míng)色延山径,高斋(zhāi)次水门。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暝色:即暮色,夜色。延:展开,延伸。高斋:即江边阁。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际:之间,宿:栖宿。
鹳(guàn)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qián)坤。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2、 彭诗琅.杜甫集 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 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赏析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
刘长卿〔唐代〕
月晦逢休浣,年光逐宴移。早莺留客醉,春日为人迟。蓂草全无叶,梅花遍压枝。政闲风景好,莫比岘山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