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yī)与漆沮(jù),潜有多鱼。有鳣(zhān)有鲔(wěi),鲦(tiáo)鲿(cháng)鰋(yǎn)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鳣:鳇鱼,无鳞,肉黄,大者可达二、三丈长。鲔:鲟鱼,长一、二丈。鲦:白条鱼,长仅数寸,状如柳叶,鳞细而白。鲿:黄颊鱼,尾微黄。鰋:鲇鱼,无鳞。享:祭献。介:助,一说祈求。景:大。
参考资料:
猗(yī)与漆沮(jù),潜有多鱼。有鳣(zhān)有鲔(wěi),鲦(tiáo)鲿(cháng)鰋(yǎn)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美好漆水和沮水,多种鱼类在栖息。有那鳣鱼和鲔鱼,还有鲦鲿和鰋鲤。用来祭祀献祖先,求得福祉永绵延。
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鳣:鳇鱼,无鳞,肉黄,大者可达二、三丈长。鲔:鲟鱼,长一、二丈。鲦:白条鱼,长仅数寸,状如柳叶,鳞细而白。鲿:黄颊鱼,尾微黄。鰋:鲇鱼,无鳞。享:祭献。介:助,一说祈求。景:大。
参考资料:
《周颂·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从诗中所写的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周颂·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大受损害,而诗作一气呵成的效果也便丧失无遗。在这首诗中,鱼实在是必然贯穿到底的。最后一句虽然没有写出鱼,但鱼依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周颂·潜》诗所写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鱼,这便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周颂·潜》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周颂·潜》应当被视为民俗史上一条重要资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周颂·潜》篇幅简短,却罗列了六种鱼名;漆、沮二水具体写出,却让祭祀对象公刘隐名;写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也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匠心,使本来在《诗经》里相对枯燥的颂诗中的一首能够进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挞(tà)彼殷武,奋伐荆(jīng)楚。深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xù)。
挞: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荆楚:即荆州之楚国。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维女(rǔ)荆楚,居国南乡(xiàng)。昔有成汤,自彼氐(dī)羌(qiāng),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女:同“汝”,你。乡:通“向”。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天命多辟(bì),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sè)匪解(xiè)。
多辟:众多诸侯国君。绩:通“迹”。来辟:犹言“来王”、“来朝”。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解:同“懈”。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yǎn)。不僭(jiàn)不滥,不敢怠(dài)遑(huáng)。命于下国,封建厥(jué)福。
严:同“俨”,敬谨。不僭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封:毛传:“大也。”
商邑(yì)翼翼,四方之极。赫(hè)赫厥(jué)声,濯(zhuó)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翼翼:都城盛大貌。极:准则。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zhuó)是虔(qián)。松桷(jué)有梴(chān),旅楹(yíng)有闲,寝成孔安。
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方:是,乃。斫:砍。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桷:方形的椽子。梃:木长貌。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参考资料:
挞(tà)彼殷武,奋伐荆(jīng)楚。深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xù)。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挞: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荆楚:即荆州之楚国。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维女(rǔ)荆楚,居国南乡(xiàng)。昔有成汤,自彼氐(dī)羌(qiāng),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女:同“汝”,你。乡:通“向”。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天命多辟(bì),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sè)匪解(xiè)。
上天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多辟:众多诸侯国君。绩:通“迹”。来辟:犹言“来王”、“来朝”。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解:同“懈”。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yǎn)。不僭(jiàn)不滥,不敢怠(dài)遑(huáng)。命于下国,封建厥(jué)福。
上天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严:同“俨”,敬谨。不僭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封:毛传:“大也。”
商邑(yì)翼翼,四方之极。赫(hè)赫厥(jué)声,濯(zhuó)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翼翼:都城盛大貌。极:准则。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zhuó)是虔(qián)。松桷(jué)有梴(chān),旅楹(yíng)有闲,寝成孔安。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方:是,乃。斫:砍。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桷:方形的椽子。梃:木长貌。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参考资料:
《商颂·殷武》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每章六句,二、六章每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孤:王侯的自谦之词。有大志于齐: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而:你们。拂:违背。反:同“返”,指伐齐回来。振旅:整顿部队。慑:恐惧,害怕。种:越大夫文种。还(xuán):转动。玩:玩弄。盖:崇尚。婉约:委婉而谦卑。从:同“纵”。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宋、郑、卫等。钝:不利。弊:困。离落:离散。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孤:王侯的自谦之词。有大志于齐: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而:你们。拂:违背。反:同“返”,指伐齐回来。振旅:整顿部队。慑:恐惧,害怕。种:越大夫文种。还(xuán):转动。玩:玩弄。盖:崇尚。婉约:委婉而谦卑。从:同“纵”。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宋、郑、卫等。钝:不利。弊:困。离落:离散。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