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王维 〔〕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译文
注释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译文注释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自从与君离别以后,仿佛俯仰之间春花就换了秋枝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读道书,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只能希望你写篇动人的文章来提提神!
赏析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王国维〔〕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译文
注释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译文注释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
赏析
借用宫词的体裁,以寓对“君国”的情思。封建宫廷中,专制君主和宫人的关系,纯粹是主奴关系,宫人们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宠,这与文人们希冀进入朝廷,谋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历来文人宫词中的宫怨,实质上也就是文人失意时的怨愤。作于1908年秋。
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正是秋半时候在宫殿的双阙中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是谁人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只听到晚风吹送来隐隐的箫管之声。凉露沾湿了她的衣裳,西风拂面。她自个儿在欣赏明月的清光———分别照着宫中两处的承恩和孤怨。苑中的杨柳和宫里的槐树,望去连成一片,唉,长门宫西去就是昭阳殿了。
清秋时分的孤寂情思。这阕词用语深沉冷艳,“银汉”、“水精帘”、“凉露”、“清光”尽是冷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一片冰封的茫茫世界。静安先生常用这样的语句来搭建心中的“理想国”,愿常住于此,隔绝红尘,这是词人对自己人格精神的忠诚恪守,对“般若境界”的孜孜追求,诚如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评云:“拳拳忠悃”,让人唏嘘不已。
彭城会诗
谢晦〔〕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山樽二首 其一
李白〔〕
蟠木不彫饰,且将斤斧疏。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