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三十四
李白 〔〕
羽檄如流星。
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
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
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
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
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
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
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
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
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
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
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秋感
杜牧〔〕
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一窗秋影寒。独掩柴门明月下,泪流香袂倚阑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九日龙山饮
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译文
注释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zhú)臣。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译文注释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zhú)臣。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赏析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花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花,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花向他微笑。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古风 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李白〔〕
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昨梦江花照江日。几枝正发东窗前。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