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
白居易 〔唐代〕
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少日为名多检束,
长年无兴可颠狂。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岫
喻凫〔唐代〕
锡影配瓶光,孤溪照草堂。水悬青石磴,钟动白云床。树色含残雨,河流带夕阳。唯应无月夜,瞑目见他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王母祠前写望
喻凫〔唐代〕
云霞千古事,桃李旧花颜。芳信沈青鸟,空祠掩暮山。香传一座暗,柳匝万家闲。那复伤神所,河昏落日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淮上渔者
郑谷〔唐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译文
注释
白头波上白头翁(wēng),家逐船移江浦(pǔ)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逐:跟随,随着。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lú)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dí)花中。
吹火:生火。荻: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译文注释
白头波上白头翁(wēng),家逐船移江浦(pǔ)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逐:跟随,随着。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lú)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dí)花中。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吹火:生火。荻: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儿孙吹火荻花中。”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谷口作
张乔〔唐代〕
巴客青冥过岭尘,雪崖交映一川春。晴朝采药寻源去,必恐云深见异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